“幸亏发现的及时,不然我可不是躺两天这么简单了,可能就需要经腹手术、化疗之类的,这颗“定时炸弹”属于癌前病变,太吓人了!”35岁的小恒(化名)在肠息肉切除后有种劫后重生的感觉。
频繁腹泻半年才想起来就诊
身体一向健壮的小恒半年前发现自己排便习惯无缘由的改变了,一直是不成形黄色便,因无腹痛、腹胀、恶心等其他症状,小恒也就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就诊一周前,腹泻加重,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遂来到徐州仁慈医院就诊。
在详细了解完小恒的病情后,医生建议他尽快进行肠镜检查,找到相关病灶再对症治疗。就诊当天,小恒就预约了无痛肠镜检查。
肠镜下发现枣核大小“定时炸弹”
第二天下午,在做好肠道准备后,小恒来到仁慈医院门诊三楼消化内镜室进行肠镜检查。在进镜距肛门30cm乙状结肠处,发现一枚约1.5×0.6cm枣核大小的息肉,蒂粗约0.5cm,表明红,分叶状。
肠镜下发现约1.5×0.6cm枣核大小的乙状结肠息肉
结直肠任何小的息肉都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因此发现肠息肉,无论什么性质,都应尽早切除,以免它悄无声息地变‘坏’。即使没有恶变,息肉也是便血的主要原因。最终,在肠镜下对该患者行乙状结肠息肉切除术,并搜集整体切除息肉标本送检,以查息肉性质。后经病理诊断,该结肠息肉为乙状结肠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度异性增生),切缘未见瘤组织。
病理诊断报告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大部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息肉切除后的小恒现已出院,以后定期结肠镜随访即可。
在肠镜下行乙状结肠息肉切除
人过中年,强烈建议过“安检”
患者因为发现及时,治疗也相对简单,还是在内镜下可以切除的肠道息肉。但不妨假设一下,假如患者一直未重视,直到出现便血或出现腹痛、贫血、消瘦等癌症表现后再来检查,有可能就来不及了!
40岁,超过20%的人长有息肉,过了50岁,超过30%的人有息肉,60-70岁的人比例会更高。然而,结直肠癌症状非常隐蔽,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不典型。因此,强烈建议有以下指征的人群过“安检”——做一次肠镜检查:
1、40岁以上人群;
2、痔疮、长期便血者不能仅当痔疮治疗,直肠癌患者80%首次就诊被误诊为痔疮或漏诊;
3、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
4、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
6、有慢性阑尾炎或已切除阑尾仍有右下腹疼痛者以及胆囊切除术后;
7、贫血、恶性贫血,近3个月体重明显下降;
8、发现腹部肿块。
徐州仁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4大优势
1、配置新一代宾得(潘太克斯)i7000电子胃肠镜主机及系列内镜,清晰度高,具备电子染色及放大功能,对胃肠道病变显示清楚,能较早发现早期胃癌肠癌等恶性病变;胃肠镜细、软(胃镜镜身直径9毫米),检查痛苦小,身体条件具备即可进行。
2、由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疗及基础研究20余年,操作各种胃肠镜检查治疗2万余例的医学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后潘武主任亲自操作检查。
3、内镜室常规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在无不适感觉中完成肠胃镜检查,专职麻醉师为受检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4、内镜室检查等候时间短,可电话预约,随时掌控检查时间。
专家名片
潘武 副主任医师
徐州仁慈医院消化内镜室主诊医师,医学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后,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疗及基础研究20余年,长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工作,操作各种胃肠镜检查治疗2万余例。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消化内镜检查与治疗。
咨询热线:0516-8732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