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速览
由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肢体痉挛性瘫痪,是医学界的世界级难题。据统计,中国因脑部伤病导致的偏瘫患者达2000万之众。
针对这类病症,胸1神经切断术被证明为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目前国内仅有北京积水潭医院等极少数医院开展此类手术。
近日,徐州仁慈医院周围神经外科借助世界一流的裸眼3D显微镜,成功实施一例胸1神经切断术,有效为脑部受损25年的患者改善肢体痉挛性瘫痪症状。
△术前患者手部痉挛、畸形△
术前,患者右上肢肌张力异常,无法正常抓握,提笔拿筷等日常生活动作难以进行。
术后,患者肌张力异常现象即刻缓解;经10天锻炼康复,已恢复右手大部分功能。
患者情况
小君(化名)病史25年,病情逐渐加重,目前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遂到徐州仁慈医院就诊。
△右手畸形、痉挛严重,难以实现抓握等日常动作
术前:多学科联合攻关世界性难题
接诊到小君后,徐州仁慈医院周围神经外科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发起了多学科联合会诊(MDT),由周围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影像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外科、麻醉科、护理部等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小君的治疗方案。
荣醒医生介绍,小君因幼时高烧导致左侧大脑半球萎缩,右上肢肌张力异常增高,诊断为右侧肢体痉挛性瘫痪(中枢性)。受病症影响,小君的右手拇指畸形,手腕和手指活动困难。
△患者双手放松状态下形态对比。
朱辉主任表示,中枢性损伤导致的肢体痉挛性瘫痪是世界性难题,传统的治疗方法很难克服肢体功能障碍。近年来,利用周围神经切断术治疗肢体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取得明显进展,对于小君的症状,应从这方面考虑治疗方案。
陈步国主任分析,根据最新医学研究进展,可考虑手术将胸1神经切断以缓解痉挛性问题,同时于手掌处切断拇收肌肌支,以缓解拇收肌痉挛。
经过充分讨论,陈步国主任团队决定为小君采取当前世界学术前沿的“胸1神经部分切断+高选择性神经切断术”(HSN)。
术中:3D显微镜下精准切断
徐州仁慈医院丰富的显微外科经验和强大的设备基础,为本次手术提供了必要条件。裸眼3D显微镜突破传统显微镜的视角限制,将相关神经、血管充分展现,陈步国主任精准定位胸1神经后实施药物干预,并观察小君的动作表现。
确认干预有效后,谨慎地切断部分胸1神经,降低大脑病变对肢体活动的影响。之后又针对拇收肌痉挛问题,切断拇收肌肌支。经过综合治疗,术中即刻观察到小君的右手拇内收畸形消失,肌张力明显降低。
△术后患者手部畸形消失△
偏瘫姑娘重新“掌握”生活
术后两天,小君就在医生指导下开始了康复训练,目前她已经可以较为灵活地使用自己的右手,几乎从出生开始就困扰着她的肢体痉挛瘫痪症状极大缓解。
“我从记事开始手就不听话,这么多年早就认命了。谁知道仁慈医院居然为了我这个小姑娘,费这么大心,解决这么难的问题!现在感觉就像是重新长出了一只手,我要用这只手拥抱美好的生活!”小君兴奋地说。
术前→术后对比
△术前△
△术后△
延伸阅读:上肢痉挛性瘫痪
上肢痉挛瘫多见于脑瘫、脑外伤、脑卒中等疾患,与外周神经损伤最为明显的区别是中枢性肢体痉挛瘫(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会造成肌张力增高,使肢体处于痉挛状态,而长期的痉挛会导致关节的挛缩与僵硬,严重影响肢体功能,致残严重。上肢痉挛瘫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屈腕、屈指及拇内收畸形,治疗极为困难,尤其是对手屈曲痉挛的解除,更是难上加难。
100多年来,世界各地的医者尝试过正中神经部分切断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C7神经根切断术等多种方法,对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学界探索从胸1神经入手治疗上肢痉挛性瘫痪,经随访疗效确切,目前“T1神经根切断治疗手痉挛瘫”等新技术研究已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
专家简介
陈步国
骨科副主任医师
徐州仁慈医院手显微外科·周围神经外科科主任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超显微医学修复分会常委
江苏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淋巴水肿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周围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委员会周围神经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淋巴水肿治疗专业委员会工作组委员
徐州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美容主诊医师
十余年来在手显微外科及周围神经外科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中华/中国系列国家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市级新技术引进奖两项。
研究方向: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胸出口综合征)、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膜瘤、纤维瘤)、病毒性神经炎、神经损伤后期肢体功能重建、脑卒中脑外伤或脑瘫等大脑半球损伤所导致的肢体痉挛瘫。显微外科技术在四肢皮肤及骨关节缺损、肢(指)体离断再植、手功能重建等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