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手外伤时,由于可能导致手部骨折、皮肤和肌肉的坏死及缺损,从而增加瘢痕生长的风险。术后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常被忽视,许多患者因未正确佩戴支具而出现瘢痕挛缩,特别是虎口部位的挛缩,对功能和外观产生严重影响。
对于虎口挛缩的患者,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制定。对于轻度的挛缩,若伤后时间较短,可通过持物训练逐渐改善;若时间较长,则需要康复治疗师制作矫形支具进行对抗。然而,对于中度甚至重度的虎口挛缩,佩戴矫形支具的效果通常有限,难以恢复良好的功能。
对于中度或重度的虎口挛缩,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转移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带蒂皮瓣转移通常选择前臂的皮瓣,但手术过程中容易损伤前臂神经,可能导致手部感觉减退及运动功能障碍,且前臂会留下较长的手术瘢痕。因此,此手术更适合年纪较大的患者或对外观要求较低的男性患者。
近10年来,游离皮瓣转移技术在修复重建外科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广泛应用于虎口挛缩的治疗。这种技术具有个性化设计的特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皮瓣供区。可供选择的部位很多,包括四肢和躯干。此外,采用穿支皮瓣技术可以降低对皮瓣供区的损伤,减少神经、肌腱、血管的损伤。然而,游离皮瓣修复虎口挛缩手术难度较高,需要专业的显微外科医疗团队进行术前评估和实施。
近日,一位虎口重度挛缩的患者来到手外科门诊,其手部功能和外观受到了严重影响。经过完善的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症。来自徐州仁慈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黎章灿手术团队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决定从患者的大腿取皮瓣进行手术治疗。黎章灿医生介绍道,手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切除松解疤痕组织;第二,根据虎口创面大小切取皮瓣;第三,显微镜下吻合皮瓣血管神经。经过4小时的紧张手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患者成功度过了皮瓣的危险期,目前恢复状况良好,并已开始康复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