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脊柱疾病患者已超过2亿人;
● 20-35岁群体发病率近十年增长约40%;
● 超过20%的脊柱疾病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 然而,很多地区,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能力仍较为薄弱。
如何帮助更多脊柱疾病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更安全、更快速地恢复健康?
如何让国际外科界“微创化 智能化”的技术发展趋势,进一步走进基层?
2025年8月16日,淮海第一期脊柱内镜3D外视镜学习班在徐州仁慈医院学术报告厅圆满举办。
本活动是淮海地区首个围绕脊柱内镜及3D外视镜技术主题,聚焦脊柱疾病精准、微创治疗的专门学习班,旨在推动相关技术在区域内由“点状突破”向“遍地开花”发展。学习班邀请到国内众多知名脊柱外科精英齐聚彭城,无论是与会嘉宾层次还是案例质量均达到了该领域国内一流水平。随着学习班的后续持续举办,有望在本地区培养出一支熟悉脊柱微创手术、能够在患者“家门口”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基层医师队伍,为徐州建设区域医疗高地做出新的仁慈贡献。
现场案例分享、线上手术直播吸引了线上线下2700余名基层医生关注。
全可视脊柱微创手术
△仁慈脊柱团队实施全可视脊柱微创手术中。
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发展成熟并走进中国的重要医疗技术之一。徐州仁慈医院脊柱外科依托三甲骨科医院、省临床重点专科平台,不断加强与全国高水平机构及专家合作,在江苏省、淮海地区率先引进天玑骨科机器人、3D外视镜等高端设备,与脊柱内镜技术共同构成全可视脊柱微创手术系列方案,年微创手术量突破千台,居于区域领先地位。
适用范围
全可视微创脊柱手术主要适用于颈椎、腰椎等处的疾病治疗,如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术乃至更复杂的脊柱肿瘤等。
技术优势
1.创伤小、恢复快、更美观
全可视脊柱微创手术仅需1厘米左右的微小切口,避免广泛剥离肌肉和破坏骨性结构。患者一般术后1-2天即可下床活动,显著降低术后疼痛和并发症风险。且手术痕迹也更为美观。
2.视野清晰、操作精准、并发症少
全可视脊柱微创技术清晰显示神经、血管及病变组织,视野与操作范围高度一致,有效解决“看得到摸不到”“碰到了没看到”两大核心难题,帮助医生精准操作,减少术中损伤,感染风险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风险更低。
3.保留脊柱稳定性
传统开放手术需广泛切除椎板或关节突,可能影响脊柱稳定性,需附加融合内固定。而全可视脊柱微创手术仅处理病变部位,保留大部分正常结构,尤其适合需维持脊柱活动度的患者。
以新技术新应用推动
脊柱外科精准化微创化发展
徐州仁慈医院副院长石荣剑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徐州仁慈医院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不仅专注于临床服务与科研创新,同时也负有传播新技术新应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职责使命。仁慈骨科作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近年来率先引入多种机器人、3D 外视镜、智能导航等前沿技术,年脊柱微创手术量已突破千例:“脊柱内镜及3D外视镜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正成为脊柱外科发展的新标杆。本学习班必将推动淮海地区脊柱诊疗微创化、精准化发展,让更多患者受益于技术进步。”
△石荣剑在淮海第一期脊柱内镜3D外视镜学习班上致辞。
闫明教授 长春中医药大学
作为国内脊柱内镜技术的领军人物之一,闫明教授率团队研发了大量相关技术与设备器械,并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推动各类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在全国广泛发展。闫明教授对本次学习班的形式与水平均给予高度评价:“徐州仁慈医院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数量多、质量高,应当承担起引领学科发展的更多任务。今天高增鑫教授、尚军教授、姚丰品教授等专家的手术直播都很成功,也让我对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有了更新的理解。”
手术直播+学术交流
实战盛宴,直击技术核心
高难度脊柱微创手术直播,成为本次会议的 “重头戏”,让与会者 “零距离” 感受技术魅力:
手术直播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高增鑫教授分享手术直播。
△徐州仁慈医院尚军教授现场分享3D外视镜下ACDF手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徐州仁慈医院姚丰品教授分享LLTD加纤维环修复手术。
学术交流
△长春中医药大学闫明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李杰教授主持学术交流。
△徐州医科大学袁峰教授作学术分享。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赵泉来教授作学术分享。
△徐州仁慈医院孟磊教授作学术分享。
△徐州仁慈医院张冶教授作学术分享。
圆满举办
硕果累累,期许未来
本次会议不仅为淮海地区脊柱外科医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平台,更系统性地提升了区域医生应用脊柱内镜微创技术及应对复杂脊柱畸形挑战的能力。根据计划,本学习班将定期在徐州仁慈医院举办,第二期预计在2025年底前开展,将脊柱外科微创、智能治疗方案不断推向成熟 、推向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仁慈智慧骨科
徐州仁慈医院是国家三甲医院,骨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被市委市政府委以建设区域骨科和显微修复重建区域医疗中心的重任。近年来,仁慈骨科以“外科手术微创化 微创手术智慧化”的方针,不断推进各亚专科与国内顶尖专家合作,与国际一流技术对接,目前已实现骨科数智化手术的全领域覆盖。其中,脊柱外科综合运用多种数智微创手段:
“天玑”脊柱/创伤机器人
仁慈骨科于2019年引进江苏省第二台“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于关节外科、创伤骨科、脊柱外科、手外科、足踝外科等多种业务。骨科机器人拥有“透视眼”“稳定手”,定位精度达到 0.2 毫米,显著提升了骨科手术效果,标志着仁慈骨科手术迈入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时代。
3D外视镜
运用3D电子成像显示技术,直接将手术区的图像投射到眼前,最大可以使细小的神经放大95倍,医生在这种视野下操作手术,完美解决了手术中术野的照明问题,大大避免了误伤神经,帮助医生更高效地完成手术。
“星航”手术导航系统
“星航”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可全面覆盖创伤、脊柱双向应用,具有精准、小巧、灵活和普惠的特点,能够实现亚毫米级导航追踪技术,极大提高了骨科手术的精准性;“眼”和“脑”一体化设计,多模态影像精准配准技术可实现术前影像与术中影像的融合,为外科医生提供更便捷、更准确的导航。
多种脊柱内镜技术
目前,仁慈脊柱外科团队熟练开展多种单通道、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针对颈椎、腰椎等多种伤病的诊疗经验丰富,结合骨科机器人、3D数字显微镜等先进设备,为脊柱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的医疗服务。
AI辅助诊疗系统
人工智能辅助骨科诊疗策略系统(GPTSP),系仁慈博士科研团队的研发成果。通过人工智能训练大数据模型,基于影像图片自动提示关键信息,辅助临床医生决策。
(示意图)
仁慈脊柱外科
仁慈脊柱外科是徐州市医学会脊柱学组副组长单位,拥有16名医师团队,其中正高3人,副高2人。技术方面,仁慈脊柱外科秉承“外科手术微创化 微创手术智能化”理念,着力发展全可视脊柱微创治疗技术,拥有天玑骨科机器人、3D显微镜、徕卡显微镜及超声骨刀等先进设备,在淮海经济区处于领先水平。2019年4月与西安市红会医院医联体成功签约;2019年引进淮海地区首台天玑骨科机器人,开展全脊柱手术;2022年引进3D数字显微镜,为脊柱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的医疗服务;2024年建立上海华山医院骨科马晓生教授团队工作室,进一步强化与国内高水平专家的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