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创面修复科护师 马婉婷
推开创面修复科12床病房的门,消毒水的气味中夹杂着一丝微妙的尴尬。59岁的杜阿姨静静地躺在床上,被子紧紧裹住身体,连下巴都缩在衣领里。脊髓损伤夺走了她胸部以下的知觉,而大小便失禁的阴影如同一块巨石,沉沉压在她的心头。每次更换尿垫时,她都会死死攥住床单,指节泛白,仿佛那是她仅存的尊严。
当气压治疗仪被推到床边时,她猛地摆手拒绝:“治这腿有什么用?能让我自己上厕所吗?能让我走路吗?”她的声音尖锐却颤抖,像一把钝刀,割在空气里。我没有反驳,只是轻轻掖了掖她的被角,握住她的手,低声问:“杜阿姨,您愿意和我说说心里话吗?”
她缓缓抬起眼,疲惫与绝望在脸上交织。“小护士,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吃喝拉撒都要靠别人,身上总带着味道,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她哽咽着,诉说着车祸如何在一瞬间颠覆她的人生——从行动自如到寸步难行,从照顾家人到成为家人的负担。每一句话都浸透着痛苦和不甘。
我轻轻抱住她,柔声安慰:“杜阿姨,您千万别这么想。您的家人一直盼着您好起来,您的坚持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而且,您看,这段时间的治疗已经有效果了,只要继续配合,一定会越来越好。”她的情绪渐渐平复,我便顺势介绍起气压泵治疗:“这台仪器对您很重要。长期卧床会让下肢血液循环变差,容易引发血栓和肌肉萎缩。气压泵就像一双温柔的手,规律地按摩您的腿,帮助血液流动,也能锻炼肌肉。”
我启动设备,帮她套上治疗套。她微微皱眉:“有点紧,会不会不舒服?”我耐心解释:“刚开始可能不适应,但很快就会习惯。很多和您情况相似的患者,坚持治疗后都看到了改善。”
她认真听着,眼中隐约闪过一丝光亮。我趁势鼓励:“杜阿姨,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一直在。您的家人关心您,我们也会一直陪您。每一次治疗,都是向康复迈进一步。”
从那以后,每次做气压泵治疗时,我都会陪她聊天,听她回忆过去,也鼓励她期待未来。渐渐地,她不再抗拒,甚至主动询问治疗进展。后来,我还为她讲解预防压疮的知识,并邀请家属参与护理,让她感受到家人的支持从未离开。
如今的杜阿姨,偶尔会让我把病床摇高一点,看盛夏的阳光穿过香樟叶,在床沿洒下晃动的光斑。那些跳跃的金色,像极了康复训练时她眼中闪过的希冀——原来,在草木疯长的季节里,连病痛也无法扼杀破土而出的勇气。
脊髓损伤的痕迹或许永远不会消失,但在那些被爱熨平的褶皱里,新的枝芽已经悄然萌发。就像杜阿姨自己说的:“不能走路又怎样?我还能看着孩子笑,还能数着气囊鼓起的节奏——这日子,就不算白过。”
爱,在仁慈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