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彭城,蔷薇正艳,白衣执甲的天使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5月12日,徐州仁慈医院学术报告厅内灯光璀璨,以“关爱护士队伍 守护人民健康”为主题的护士节表彰大会隆重举行。这场承载着荣誉与温情的盛会,不仅是对护理工作者的礼赞,更全景式展现了仁慈护理实践中书写的人文关怀新篇章。
以“心”为灯
星光闪耀 点亮健康之路
表彰大会上,“夜幕守护奖”颁给了累计百日夜班的“守夜人”,他们用熬红的双眼换来患者整夜安眠;“护理园丁奖”献给带教老师,他们将经验化作星火,照亮新护士的成长之路;“书韵青春奖”得主捧着读书笔记走上台,字里行间写满对护理事业的哲思……这些闪耀的奖项,是“慈心仁术”的当代传承。
△理事长、院长宗亚力为“飞针突破奖”颁奖。
△范学良副理事长为“护理园丁奖”颁奖。
△督导组常务副组长鄂云翔为优秀专科指导组颁奖。
△石荣剑副院长为“科普提灯奖”颁奖。
△许立理事为“书韵青春奖”颁奖。
△赵安娜院长助理为“最佳新星奖”颁奖。
△任长文院长助理为“夜幕守护奖”颁奖。
△护理部主任韩芹为“优秀成绩荣耀奖”颁奖。
宗亚力在讲话中深情表示:“无私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在我院一代代护理人的梦想传承中延续不断,体现在每一位护士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当中。今年护士节,对仁慈医院来说是一个硕果累累、喜讯连连的好日子。省市卫生健康各级主管单位对我院多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医院综合表现在全市三甲医院中名列前茅,骨科晋升为省临床重点专科,这些成绩无不得益于护理团队长期以来的扎实工作。
宗亚力要求,未来护理团队建设要继续从三个方面追求卓越:一是人才建设,要打造一批跟得上时代发展、能掌握最新技术的护理团队;二是组织建设,要用合理的组织安排,挖掘和体现每一位护士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劳动价值;三是文化建设,仁慈医院成立25年来,逐步在社会上树立起与时俱进、技艺精湛、服务周到、造福社会的良好口碑,护理团队的持续成长,也必将沿着这条仁慈之路不断攀登。
石荣剑在发表表彰决定时高度赞扬护士团队认真的工作态度、丰硕的工作成果。特别是“无陪护病房”等特色实践中,护士团队勇于创新、勇于突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前列,在一些方面已成为标杆性的榜样。希望仁慈护理品牌能够成为全院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我院助推健康中国、服务人民群众的主力军。
韩芹以“追求”为关键词,与全院护理同仁分享了职业之路上的心得体会。韩芹表示,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科技创新的机遇,只有勇于走出舒适区、反复锤炼技术、在服务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才能将生命中的无限可能转化为现实。
△与会护士代表们合唱《中国护士之歌》
当《中国护士之歌》响起,舞台背景屏上闪过无数护理瞬间:深夜病房里调试输液泵的剪影、康复区手把手指导患者训练的身影、科普直播中耐心答疑的面容……这些日常的定格,汇聚成“仁爱 慈心 善行 济世”的绵长画卷。最后,在全体人员共切节日蛋糕的甜蜜中,镜头定格在护士们疲惫却坚定的笑靥——他们是提灯者,是守夜人,更是用智慧与温情编织健康梦的守护者。
以“智”为翼
创新照护模式 让专业与温度同频
当老龄化与家庭照护难题交织,徐州仁慈医院率先破局,将“4+4”管理体系中的“以患者为中心”理念融入“无陪护”病房建设。在关节科病房,曾因手术担忧而辗转难眠的李阿姨,如今正由医疗护理员陈芳细心翻身——这套由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医疗护理员组成的“四位一体”团队,用24小时无缝照护,让“一人住院,全家受累”成为过去。
“实时视频连线传递病情,智能呼叫手表将响应时间压缩至0.5分钟,护理员持证上岗的规范操作……”护理部主任韩芹在工作汇报中细数创新举措,“我们不是替代亲情,而是用专业为家庭分忧。”数据印证着蜕变:334张“无陪护”床位服务超4800人次,满意度达99.6%,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0.5天,术后并发症减少25%。
以“技”为刃
淬炼绝技 消融疼痛
静脉穿刺台上,钢针与血管的“对话”从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医者仁心的具象化表达。在“精准飞针,无痛连心”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27名护理精英,此刻正接过“飞针突破奖”的荣耀。“弹射式”进针手法,如蝶翼轻点,让患者几乎感受不到刺痛;年轻护士同样经验丰富,在细如蛛网的血管上实现“一针见血”——双盲赛制下的多维度评分、泡沫模型的千万次练习、资深护士化身“人体模特”的传帮带,让“无痛护理”从理念落地为触手可及的温暖。
“当看到患者因恐惧而紧绷的手臂放松下来,我知道手中的针承载的不仅是治疗,更是信任。”获奖护士代表的发言,道出了所有护理人的心声。这场始于护士节前的技能“练兵”,最终化作患者手臂上最小的针眼、最浅的淤青,让“仁爱情怀”在每一次穿刺中悄然传递。
当“无陪护”病房的阳光再次洒进窗台,当飞针技术在更多科室推广,这群白衣天使正以“技”为舟,以“心”为帆,在护理事业的长河中,继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南丁格尔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