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医院走廊,护理人员的身影总是在穿梭。护士长作为这支团队的领头人,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在回顾过去一年的“无陪护”病房工作,我们发现,护理服务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支持,更是情感与温度的传递。
蔡文清
徐州仁慈医院关节外科护士长
徐州仁慈医院无陪护病房护士长
国际伤口治疗师
肢体消肿物理综合疗法治疗师
皮肤护理指导小组组长
在关节外科的这一年,“无陪护”病房的工作经历是我职业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最初的懵懂困惑到如今的深度融入,这段时光见证了我的成长,也凸显了无陪护病房模式的重要意义与发展潜力。
初涉“无陪护”病房工作时,“无陪” 概念于我而言是陌生的。面对患者对无家属陪伴的担忧与质疑,我曾经一度只是机械地复述着培训话术,却难以掩饰内心的疑虑。尤其是面对听障、幼龄、精神障碍等高情感需求患者,如何保障有效沟通与贴心照护,成为横亘在前的难题。幸运的是,在这段投身“无陪护”病房的实践工作中,医院领导给予支持,护理部主任韩芹积极协调沟通,推动各种问题的解决和落实,让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深入“无陪护”病房工作后,起初常遭遇患者的疑惑目光,但随着经验积累,我摸索出与患者交流的有效路径。从伤势询问切入,延伸至家庭话题,再探讨院内环境影响,逐步拉近与患者距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没想到这样快就过上了。重要的是清净!你看这里除了我的花花草草,就是我的两个‘姊妹’,儿女也不用专门来了,她们也省心很多。”65岁的王阿姨曾是一位退休返聘的初中数学老师,因膝关节病痛入院,子女远在海外,原本对住院生活充满顾虑,“无陪护”病房却为她提供了便利与宁静。她能安心养病,子女也无需奔波,她的经历让我对无陪护病房有了全新认知,同时,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在老龄化加剧背景下,基于“无陪、无痛、快速康复”的服务理念,“无陪护”服务确实可以减轻青年照护负担、助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陪护”病房的优势愈发显著。在护理人员配备方面,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团队专业且高效,能够全方位承担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护工作,从日常的洗漱、饮食供应,到协助患者按时服药、进行康复训练前的准备等,都能做到有条不紊。这不仅确保了患者得到及时且标准的护理服务,也弥补了家属在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
在患者康复效果层面,“无陪护”病房营造的安静、有序环境对治疗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减少了家属陪护带来的人员流动和嘈杂,患者能更好地休息和配合治疗方案的实施。同时,责任护士能够依据对患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如饮食摄入量、睡眠质量、情绪波动以及身体机能的每日变化等,及时调整护理和康复计划,极大地提高了康复的精准性和效率,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周期,加快其回归正常生活的进程。
这一年来,在深入“无陪护”病房工作后,我深切体会到“无陪护”服务优势。对于高情感需求患者推行“陪而不护”,家属专注情感陪伴,医疗护理员全力照护。这样一来,责任护士能精准把控患者饮食起居、心理状况与身体能动度,有效降低跌倒风险,定制个性化护理计划,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减轻自身安抚家属的工作量,将更多精力倾注于患者护理。工作中,患者的笑容与信任就是给予我的最温暖回馈,复诊患者亲切呼唤我的名字、分享过往点滴的场景,时刻激励着我。
回顾全年,无陪护病房从起步到迈向正轨,成效初显。它不仅是一种创新医疗护理模式,更是连接患者与健康、家庭与社会的重要纽带。新的一年,虽挑战犹存,但我满怀期待与信心,希望携手徐州仁慈医院关节外科护理团队推动无陪护病房迈向新高度,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践行重获健康、重返社会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