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国内知名足踝专家俞光荣教授再次来仁慈坐诊。一大早,仁慈三楼大骨科候诊区坐满了等候的患者,不少患者是看了预告从周边的安徽、山东赶来的。足踝病的创伤畸形愈合、先天或后天畸形,有时需要经历多次修复重建手术,因此,其中一部分患者已经是俞教授的老熟人了,他们密切关注俞教授每月来仁慈的坐诊时间,在仁慈足踝科经历不止一次修复重建手术,直至康复,迈出健康步伐。
一
8:30,俞光荣教授准时坐在足踝专家诊室,这也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仁慈足踝科曹广超主任、徐明亮主任、骨干医生等都陪同坐诊、讨论疑难病例。
第一个患者是个6岁的男孩,坐在轮椅上被妈妈和姥姥推进来。男孩2个月前来请俞教授看过,确定手术方案后,足踝科曹广超主任给做了跟腱松解手术,这次来复查。“孩子觉得脚后跟有劲,前面没多大劲。”
俞教授让孩子走几步看看,孩子慢慢从轮椅上往下挪,脚不大敢点地。俞教授干脆拉过孩子的脚,亲自动手掰,又通过一系列要求动作观察术后的康复情况。“没问题,很好。”俞教授对孩子家长说,“要掰掰,不掰不行。孩子很坚强。”和蔼地拍拍孩子的脑袋:“要大胆走路!不会短的,放心!穿正常的鞋练,再做做下蹲的动作。”
二
40岁的于大姐右脚大拇指疼痛,俞教授看片后提出两个解决方法,做趾关节融合,或者把脚面增生部分的隆起切掉三分之一,疼痛会改善。进一步询问后,得知患者只是时不时疼痛,还能正常走路,俞教授提出先保守治疗,用药一段时间看看。
紧接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在父母陪伴下进来,4个月前是俞教授亲自主刀做的高弓马蹄矫正手术,手术时考虑到患者年龄小,后足的跟骨截骨未做,准备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决定是否做矫正。术前少年脚跟不沾地,术后脚跟沾地了,但家长总觉得“孩子走路难看了”。
俞教授让少年脱掉鞋子,在地上走了几个来回。“手术效果不错呀,有点内翻,后期再考虑矫正。穿高帮鞋,好好康复锻炼。现在怎么锻炼的?”俞教授问。
“没锻炼,就天天躺床上看手机。”孩子妈妈说。
俞教授一听就生气了:“三分手术七分康复,不锻炼怎么会好?他锻炼不够,要下地,要有足够的锻炼。”
三
这是一个12岁男孩,这半年,妈妈发现他的左脚出现了问题,走路不稳,动作变形。
俞教授托起男孩的脚检查:“肌肉不行。他生产情况怎样?”孩子妈妈说:“早产,缺氧,孩子从四个月到一岁一直在做康复。”“读书呢,聪明吗?”“还行,记忆力特别好。”“外翻没有力量。得把脚掰软了,才能考虑手术。到时候做肌腱转移,把这根筋移到外侧。但效果不可能很好,孩子是痉挛性瘫痪。”俞教授实事求是地讲。
60多岁的李大爷十几年前受过外伤,术后畸形愈合,左脚肿了好多年……40多岁的刘先生去年骨折,在合肥的医院做过手术,术后关节面不平……俞教授一上午看了30多位患者,中午没有休息,又进入手术室和仁慈足踝技术团队一起为预约的疑难重症患者手术。
俞光荣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主任医师,SICOT中国足踝外科学会主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也是我院名誉院长,擅长足踝部创伤畸形愈合、骨关节炎、先天或后天畸形、糖尿病足、神经血管损伤及肌腱断裂的诊治及修复重建,一手指导组建了徐州仁慈医院足踝科。俞教授每月定期来仁慈坐诊、手术,您不妨记下预约咨询电话:曹主任13815318074,87328999,有需要时请身边的名医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