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指再造的背景与意义
手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精细的操作如书写、打字、拿取小物件,到力量型的抓握动作。然而,因意外事故(如工业外伤、交通事故)、疾病(如严重的手指感染、肿瘤等)导致手指缺失,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外观带来影响,更严重的是会使手部功能残缺,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指再造技术的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恢复手部功能和外观的希望。
二、手指再造的方法
1.足趾移植再造手指
1.原理:人的足趾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手指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足趾(通常是第二趾或者拇趾部分组织)完整地切取下来,然后移植到手指缺损的部位。
2.手术过程:
1.首先,医生要对患者的手部和足部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血管、神经、肌腱的情况。
2.在手术中,小心地分离足趾的动静脉、神经和肌腱,同时在手部受区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暴露合适的血管、神经和肌腱断端。
3.将足趾移植到手指缺损处后,要使用显微外科技术精确地吻合血管、神经和肌腱,以确保移植的足趾能够存活并且恢复一定的功能。
3.优点:再造后的手指外观和功能恢复较好,可以较好地完成捏、握等动作。
4.缺点:会对足部造成一定的损伤,术后患者可能会在行走时感觉不适,而且足部外观也会有一定改变。
2.皮瓣加髂骨移植再造手指
1.原理:利用身体其他部位带有血运的皮瓣(如腹股沟皮瓣等)包裹髂骨块,形成一个类似手指的结构。
2.手术过程:
1.先从髂骨处取合适大小的骨块,其形状要尽量接近正常手指骨的形状。
2.选取合适的皮瓣,将皮瓣掀起,把髂骨块放置在皮瓣内,然后将这个复合组织移植到手指缺损处。
3.同样需要吻合血管来保证皮瓣的血运,并且要修复神经以恢复部分感觉功能。
3.优点:对足部没有损伤,手术相对足趾移植操作难度可能稍低一些。
4.缺点:再造手指的外观和功能可能不如足趾移植再造的手指,尤其是在灵活性方面。
三、手指再造后的康复与注意事项
1.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术后1 - 3个月):
1.主要目的是促进移植组织的成活和伤口愈合。在这个阶段,患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保持手部的固定姿势,避免移植的组织受到牵拉。同时,可以进行一些轻微的肌肉收缩练习,如未受伤手指的屈伸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2.中期康复(术后3 - 6个月):
1.当移植组织基本成活后,可以开始进行再造手指的被动活动,如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手指的屈伸、外展内收等动作。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造成血管或神经的损伤。
3.后期康复(术后6个月以后):
1.重点是加强再造手指的功能锻炼,提高其灵活性和力量。患者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捏豆子、拿筷子等精细动作训练,以及握力器训练来增强手部的握力。
2.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要密切关注再造手指的血运情况,如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等。如果发现再造手指出现苍白、发紫、肿胀加剧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
2.在康复期间,要注意保护再造手指,避免再次受伤。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管栓塞、神经粘连等。
手指再造技术为手指缺失患者提供了一种恢复手部功能和外观的有效途径,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指再造的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我科手术案例:
手指再造对手术团队的要求:1.熟练掌握手足部解剖特点;2.指体再造属于高精度手术,要求术者拥有高超的显微外科技术,因此,能够进行该类手术的单位较少。
△术后存活
方杰主治医师总结:该例手术的成功再次展现了我院手外科雄厚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强大的团队协作能力。我院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标世界一流,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