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充满矛盾的系统。
有时候,心里想着往左,身体却不由自主地向右,脑疾、神经病变等,都可能导致“失控”,据统计,中国因脑部伤病导致的偏瘫患者人数达2000万之巨,而今年25岁的小君(化名),就是其中一位不幸的患者。
5月龄女童一场高烧 右手失控25年
时间回到1999年,那时的小君出生仅5个月,看起来眼睛明亮、活泼好动,家里的长辈都夸她“长大肯定是个心灵手巧的好姑娘”。然而谁能想到,一次发烧,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那时候孩子发烧得厉害,都昏迷过去了。”长期照顾小君生活的大娘说,从那以后她的行动能力就出了问题,“等醒过来以后,就发现她的右手老蜷着,不像左手一样灵活了。”
小君的家庭条件较差,父母身体都不好,全靠家里的其他长辈多方面帮衬才能维持生活,给孩子看病的事也受到影响。25年来,小君一路成长,右手的症状始终未能缓解,反而逐渐恶化,吃饭只能用左手拿筷子,写字也只能用左手歪歪扭扭勉强进行。
“这样下去,孩子以后怎么嫁人?连基本家务都做不了啊。”长辈们都为她的未来发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听说徐州仁慈医院擅长肢体功能的修复重建,便连忙带着小君前来求治。
面对世界性难题 仁慈多学科联合攻关
在徐州仁慈医院周围神经外科,陈步国主任首次接触到小君,初步判断这是一例上肢偏瘫的病患。对于这位病程长、症状重的偏瘫患者,仁慈医疗团队高度重视,召集神经内科、影像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外科、周围神经外科、麻醉科、护理部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共同讨论小君的治疗方案。
荣醒医生介绍,小君因幼时高烧导致左侧大脑半球萎缩,右上肢肌张力异常增高,诊断为右侧肢体痉挛性瘫痪(中枢性)。受病症影响,小君的右手拇指畸形,手腕和手指活动困难。
“中枢性损伤导致的瘫痪是世界性难题,传统的治疗方法很难克服肢体功能障碍。”参与会诊的朱辉主任表示,“小君的症状主要集中在右手的屈腕、屈指及手内肌痉挛,根据顾玉东院士此前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考虑手术对相关神经进行部分切除干预。”
经过充分讨论,仁慈医疗团队决定为小君采取当前世界学术前沿的“胸1神经+尺神经深支部分切断术”。
“精修”周围神经 偏瘫姑娘重新“掌握”生活
手术过程中,陈步国主任带领助手仔细观察并标记小君的相关神经走向,精准定位颈8、胸1神经后实施医学干预,并观察小君的动作表现。确认干预有效后,谨慎地切除部分胸1神经,降低病变对肢体活动的影响。之后又针对性调整了小君右手部分肌肉组织,控制异常张力。经过综合对症治疗,术中即可观察到小君的右手拇内收畸形消失,相关活动能力大幅度改善。
经过10天左右的休养,期间不间断地努力康复锻炼,小君现在已经可以较为灵活地使用自己的右手,几乎从出生开始就困扰着她的偏瘫症状极大缓解。
“我从记事开始手就不听话,这么多年早就认命了。谁知道仁慈医院居然为了我这个小姑娘,攻克了全世界都不好解决的难题!现在感觉就像是重新长出了一只手,我要用这只手拥抱美好的生活!”小君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