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岁的老人躺上手术台,无论是对患者、对家人,还是主刀医生及手术团队,都是一场挑战。患者需要理解、信任与支持,医生则需要技术、经验及胆识。
12月7日,96岁的刘大爷在自家院子里摔伤,导致股骨颈骨折,家人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到
徐州仁慈医院救治。
96岁的刘大爷,术后没几天就能下床行走了
>>>>家属给了医生极大的信任
老年人的髋部骨折,手术越早开展,术后的并发症就越少。但96岁做手术,对于一个各种脏器都已经走了很远下坡路的老年人,医生不得不慎重。
刘大爷最大的问题,在于心脏功能差,双侧胸腔还有中量积液,双下肢还有严重的静脉曲张。
术前片
手术不手术? 保守治疗当然规避了手术风险,但不手术,老人家就将长期卧床。而医生最害怕的就是老年人卧床,不能活动,这将带来肺功能的恶化,血栓、心脏脑血管意外的高风险,褥疮的发生,日常照料的困难。髋部骨折,也叫老年人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骨折,可见其并发症的凶险。
术后片
刘大爷性情豁达,儿女孝顺,老人逻辑清晰而且有主见,在跟邱东新医生团队多次沟通后,主动要求手术,对医生给予了充分的信任。手术团队和麻醉团队讨论后,申请开通绿色诊疗通道,准备手术。
>>>>对团队能力是个大考验
“高龄患者手术的关键在于手术医生、麻醉师及手术护士的密切配合,任何细节上的失误都可能使手术功亏一篑,我们一定要把细节做的周全再周全。”
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团队再次认真核实病人身体的各项状况,确保安全无误。
术前,关节科、内科、麻醉科联合会诊讨论,首先是麻醉这一关,认为不能选择行常规的全麻,只能选择行技术难度更高的腰麻和神经阻滞麻醉。
其次是手术这一关,手术要求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麻醉用药量,如此可以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避免对病人本就不好的脏器功能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术前,邱东新团队医师认真讨论,确定最优的手术方案及详细执行步骤,保证术中配合万无一失,保证手术过程的最高效率,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在反复探讨后,最终,手术小组确定了最优化的麻醉及手术方案,以及严格的术中操作步骤。
进手术室前,主刀的关节组长邱东新医生亲自过来,陪护老人进入手术室,老爷子一点也不紧张,躺在手术床上咧着嘴跟邱医生打招呼。
最后,手术完全按照术前计划顺利开展,术中出血量不到100ml,手术时间大概40分钟。手术过程中,老人的生命体征始终平稳,十分清醒,还能和医生正常交流。
手术紧张有序地按照术前计划执行。
手术后,本来计划将老人送重症监护病房的,因为手术的圆满顺利,老人被直接送回关节病区,此后,老人的康复速度很快,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
术前,邱医生陪护老人送入手术室,老爷子一点都不紧张,非常配合。
小编每次去病房,老人都乐呵呵地跟我打招呼,没两天,听说老人能下地行走了。
“谢谢仁慈医院,我们知道,老人这么大年龄,一般医院是不敢随便接收的,上了手术台随时可能出意外,没想到这么顺利,多谢我们的医生团队,确实是仁医仁术!”老人的儿子赞不绝口。
专家名片

邱东新
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临床系,关节科关节组组长,主治医师。
师从积水潭医院的国际保膝大师黄野教授以及
关节置换大师李为、张春雨教授。
擅长:早、中期骨关节炎的各种保膝、下肢畸形矫正的治疗,和晚期髋膝关节炎的关节置换手术,以及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