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从浙江衢州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在刚刚落幕的“智慧骨科技术临床应用及创新性探索学术交流会暨科技志愿服务衢州行”活动中,徐州仁慈医院创伤骨科任海东主任成功入选“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智慧骨科专家讲师团”,成为全国首批获此殊荣的9位专家之一。这份沉甸甸的聘书,不仅是对任海东个人专业能力的极高认可,更是国家层面对徐州仁慈医院在智慧骨科领域临床实力与创新探索的权威肯定。
群贤毕至 共襄盛会

△智慧骨科领域多位全国顶级专家齐聚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名家云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骨科临床中心主任唐佩福院士亲临指导,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仉建国教授、国家骨科临床中心王松俊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张建政教授等国内顶尖专家均出席参会,围绕智慧骨科的前沿技术、临床应用与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共谋学科发展新路径。

△唐佩福院士在活动上讲话。
唐佩福院士指出,当下处于智能化全方位渗透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未来骨科的核心方向是“微创、精准、安全”,机器人、AI等技术是关键驱动力,将实现“复杂手术简单化、简单手术标准化、标准手术工程化”的范式革新。各医院要重视人才培养与知识融合,通过系统培训实现“人+机器”的协同发力;要主动参与技术研究与应用,用好国家临床中心平台开放资源;要以行业发展与民众健康为己任,以技术创新打造中国骨科新范式。

△国家临床中心执行主任王松俊在活动上讲话。
国家临床中心执行主任王松俊表示,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智慧骨科专家讲师团任务重大,这一身份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是全国范围内技术普及与培训规范的关键力量,也是连接创新与基层的纽带。成员们要承担临床实践经验转化、标准化教学工作,通过区域化技术培训帮助基层医生掌握智慧骨科技能;同时参与科普宣教、反馈临床应用问题,为规范制定和技术迭代提供实践支撑,助力技术在基层有序落地。
仁慈经验 闪耀全国

△徐州仁慈医院创伤骨科任海东主任在活动上作学术分享。
在学术分享环节,任海东代表徐州仁慈医院,向全国同仁系统汇报了徐州仁慈医院在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引领下,在“星航”骨科手术导航系统临床应用中的实践经验与技术思考。报告内容扎实、案例典型,全面展示了徐州仁慈医院在智慧骨科建设方面的系统布局与创新实践,赢得了与会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与一致认可。
从数字导航到机器人:仁慈智慧骨科的全景布局

△仁慈智慧骨科学科带头人、副院长石荣剑率团队在网络直播中面向全国同道进行智慧骨科手术演示。
荣誉的背后,是徐州仁慈医院在智慧骨科道路上持之以恒的探索与投入。星航骨科手术导航系统补齐了仁慈智慧骨科机器人矩阵中最后一块拼图。近年来,仁慈智慧骨科沿着 “外科手术微创化,微创手术智能化” 的技术路线坚定前行,陆续引入多项数智诊疗技术,每项技术的引进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成为重要的智慧医疗策源地。目前,从关节置换、脊柱矫正到创伤救治及多种骨病治疗,骨科机器人技术已实现仁慈智慧骨科全亚专科、全场景覆盖,开创了我国骨科微创机器人应用引领的新局面。\

近年来仁慈智慧骨科持续引进多种技术领先的手术机器人
● 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手术展现出显著优势:
1、手术精度高: 通过光学跟踪之“眼”与智能机械臂之“手”的配合,机器人手术误差可控制在0.5-1毫米以内,且发挥稳定,不会随着医生的状态变化出现起伏:
2、患者康复快: 根据多项学术研究统计,相比传统手术形式,机器人手术切口可缩小50%以上,减少组织损伤30%以上,降低感染风险50%以上,这些因素均可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
3、技术普及快: 在外科领域,一名技艺精湛的医生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数十年的学习成长,相关人才稀缺,长期无法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结合机器人技术,医生可以更快掌握更高难度手术,从而实现中高端医疗服务的加量供给,使医疗资源更加安全普惠。
人才为先,构筑智慧骨科核心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人才、创新三大要素的充分融合才能让智慧医疗迸发出最耀眼的火花。在斥重资引入多种骨科机器人的同时,仁慈智慧骨科也时刻保持着人才培养的“加速度”。截至目前,全院拥有国家机器人手术认证医师23名,数量居于全省前列,一支善于学习、精于业务、勤于科研、乐于分享的人才团队已成为仁慈智慧骨科最可靠的核心竞争力。

在创伤骨科,“星航骨科导航系统”极大加快了年轻医生成长的速度,在规范、精准的导航辅助下即使面对复杂、困难的手术,年轻医生的完成质量,也可以媲美有着数十年经验的资深医生。一位年轻医生说:“在学校的时候,关于机器人手术的课程只停留在文字和视频演示上,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上手!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徐州仁慈医院创伤骨科

创伤骨科是徐州仁慈医院成立较早、实力较强的科室,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和复杂骨折的治疗在淮海经济区享有盛誉。现有医生17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5人。
目前已开展10000多例各类复杂肢体骨折,800多例各种肢体畸形患者的治疗,其中在2011年完成国内首例骨创伤缺损达22厘米的骨搬移手术。
2019年引进天玑骨科机器人,开展机器人导航下的四肢骨折的微创治疗;2021年引进全碳纤维骨盆专用手术床及骨盆微创复位架,开展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微创治疗,2025年引入星航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开展骨盆髋臼、股骨颈、股骨粗隆间等多部位微创治疗。
诊疗范围各种类型肢体骨折,复杂的骨盆髋臼骨折,骨不连、骨缺损,肢体不等长,“O”形腿、“X”形腿以及各种原因所致四肢骨与关节畸形疾病。